“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茅洲河,曾经是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污水直排、河道淤堵、臭气熏天。如今,茅洲河旧貌换新颜,河两岸草木葱茏、绿道蜿蜒,清风从河面吹来,闻不到任何的臭味。清澈一湾河水,清新一座城市。茅洲河的泾渭之变,是广东水污染治理成效的一个典型代表,展现了广东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的担当和作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茅洲河治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10月,总书记视察广东时也特别强调,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补上生态欠账。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也凸显出来,城市中的河流成为重灾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有短板就要及时补上,有欠账就要赶快还上。近年来,广东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超常规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推动河流水质实现历史性转折。目前,茅洲河流域“1+18”条支流已经稳定消除黑臭,国考断面氨氮、总磷同比下降42.2%和44%,提前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茅洲河治理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就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茅洲河曾是城市发展的隐痛,是两岸百姓迫切期待改变的环境难题。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广东在努力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从老百姓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抓起,把水污染治理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随着茅洲河水质的改善,不仅河里的鱼重新多起来了,岸边运动、游玩的人也多起来了,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治理能力的考验。茅洲河治理充分展现了广东水污染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各管一摊、相互掣肘,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茅洲河治理首创了“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水污染治理建设管理新模式,完全打破了过去“岸上岸下、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治水老路,以流域为单位系统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全面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明暗渠,强力推进全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这一新模式为茅洲河治理取得突破性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其他水域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治理之道。
污染防治的“战场”也是检验干部群众的“考场”。茅洲河治理见证了广大干部群众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广东提供了两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而不论是大湾区建设还是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基本要求。中央更是明确要求深圳要做可持续发展先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而深圳也抓住了“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措施,把茅洲河治理的“作战图”逐步变成了“实景图”,把水污染治理的“军令状”逐渐变成了“军功章”,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起到了先行示范的作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总结应用好茅洲河治理的成功经验,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向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广东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生态答卷。
(作者: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