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慧兰,女,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省青年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市敬老好儿女,市“三八红旗手”,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
教学格言:
捧一颗心,带一班人,三尺讲台献青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千世界求真知。
“捧一颗心,带一班人,三尺讲台献青春。”27年来,市第四实验小学教师张慧兰坚守三尺讲台,奉献无悔青春,育出满园桃李芬芳。
倾真情:心系班级“刺头生”
有个叫小宇的学生,是班里有名的“刺头儿”。一次,科任老师批评他,他居然说:“你批评我算什么,你打我都不怕呢!”
张慧兰知道后,决定和孩子好好谈谈心。经过长时间交谈,了解到小宇的妈妈去世,爸爸经常上夜班,小宇常趁爸爸不在家时,溜到网吧通宵打游戏。而每次爸爸知道后,总是一顿暴打。因为缺乏母爱,小宇情感脆弱,产生自卑心理。
张慧兰认为,小宇缺少的是爱。不能只是一味批评,更不能放任不管,而应多给予关爱。于是,她买来新文具、新书包,用一些浅显的道理耐心教育开导,还利用课余时间,对小宇“一对一”补课。
辅导中,张慧兰发现,小宇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稍一点拨,什么都会。于是,她和小宇约定,只要每周能在课堂上拿到10颗星星,双休日就陪他上书店看书或广场上放风筝或郊游等。
渐渐地,那个“刺头儿”不见了,网吧不进了,早上、中午还能提前进班,组织班上的学生读书、练字。全市期末统考中,小宇的数学竟然考了112分。张慧兰奖给他一件新棉袄,作为新年礼物。接过棉衣的那一刻,小宇像一个受了多年委屈的孩子,一下子扑到老师怀里,“哇哇”大哭……
细心的同事发现,连续6年,她每天手牵轻度脑瘫的小菲,交到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奶奶手中;每次碰到生病的学生,她总是第一时间送医治疗,除了垫付医疗费,还不忘为孩子补习功课;家长有事不能及时接走孩子,她一一带回家吃饭、睡觉,她为家庭困难的学生购买学习、生活用品,为留守儿童当临时妈妈,为头发蓬乱的孩子梳理头发,为腿脚磕破皮的学生抹上药水……
出真招:多管齐下开“茅荒”
张慧兰曾是市实验小学的教学标兵,同事们都以她为“标杆”。2014年7月,她自愿申请到新改建的实验四小任教,负责学校教务工作。
当时有人劝她说:还是别去开“茅荒”吧,那地方条件太差了!张慧兰笑着说:“一张白纸,从零开始,还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哩!”
作为学校教务处主任,她坚持做到点子办法想在前、困难当头抢在前、完成任务干在前,被称为实验四小攻坚克难的“女强人”。
教务工作常规管理难,完成中心工作难上加难。2014年12月,市教育局举行学生“经典诵读”比赛,校长将这一任务分给了教务处。
怎么办?实验四小除一年级外,其他年级的学生都只有几十人,且来自不同学校,基础参差不齐,要想选出40个朗诵水平接近的学生,并非易事。
张慧兰明知困难重重,也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和管教学的校长立马召集学校有一定艺术特长的老师商量。
想点子,找素材,挑演员,选音乐、抓排练……虽然诵读演员多,训练时间短,编排任务重,但在她的精心组织下,所有人齐心协力,勇夺全市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
练真功:打造“三实”新风格
为了掌握教学规律,寻求新的突破,张慧兰多年来持之以恒,苦练真功。她深钻教材,反复研读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在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中,她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形成了“扎实、真实、朴实”的数学课堂教学风格。
2004年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使用到三年级,11月份,张慧兰接到任务:市教科院让她一周后到郭河镇给南片区的老师上一节数学概念课《认识周长》。
对概念课,小学生不喜欢学,教师不喜欢教,还不能用多媒体助教。整整一周,张慧兰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案、教具、学具。经过不断思考、琢磨、推敲、试讲、否定再试讲,终于赢得满堂喝彩。之后,她整理的课堂实录《理念渗透在教学的细小环节中》发表在《仙桃教育》杂志上。
27年来,张慧兰多次送教下乡,陈场、张沟、沔城、西流河、杨林尾……每到一地,得到各级领导和同仁好评。她的课例《认识钟表》被评为湖北省2015年—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优课”。优质课《数学广角》《圆的认识》《植树问题》《周长》等均获市级一等奖。
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国家、省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2016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县级培训者培训,她为全体参训人员讲座,得到省教科院教育专家高度赞扬。她的《笔算除法教学方法探索》,《打造有文化品味的数学生活》等10多篇教学论文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30多篇论文、案例、课件获得全国、省、市一、二等奖。